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地理景观,是干旱区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我国干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而绿洲其面积仅占干旱区总面积的3%~5%,却集中了该区域90%以上的人口和95%以上的社会财富。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绿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灿烂的绿洲文明。我国的绿洲主要分布在西北的新疆、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区,有大小绿洲8000多个,在亚欧大陆绿洲中具有代表性。绿洲也是西北干旱区人居建设的核心,是各族人民世代劳动生息的场所,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确定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
绿洲研究范围广,涉及学科门类多,具备了学科演化和发展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各学科知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二是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在不断涌现。绿洲学研究的趋势是:1、水资源仍然是绿洲学研究的基座和重点。水是绿洲大存续的命脉,是绿洲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携带者,是绿洲自然和人类社会两大系统所共同依赖的关键要素。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格局决定着绿洲系统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人类活动强度和空间选择。绿洲文明兴衰、生态环境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绿洲保护与治理等都与水资源有密切关系。2、绿洲学研究要以地域人地关系为核心,以过程研究为主线。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转变过程中,始终要贯穿绿洲地域系统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绿洲景观格局变迁、聚落迁移的驱动力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起主导作用的地理过程。科学地揭示干旱区绿洲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一般规律及其运行机制,对于正确认识干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解释绿洲环境变化的问题,制定绿洲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绿洲学体系发展需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需要多学科综合集成。绿洲作为地球表层系统中干旱区的一个亚系统,其形成、演化、发展过程,是地域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复杂集合体,具有自然和社会属性;在绿洲系统内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能量转化和循环构成了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经济、地域环境四个亚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耗散结构。此特点决定了未来绿洲各领域研究要突出综合性,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水文学、经济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地图学等自然和人文多学科角度,文献考证、实地考察、气候变化预测、水文循环模拟、地层土壤和沉积物监测、数理统计分析、回归模型拟合、综合研究与典型案例实证结合等多方法应用,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的多学科综合集成分析是今后绿洲研究的新趋势。